bitpie钱包app中文版下载|中央电视台台长

作者: bitpie钱包app中文版下载
2024-03-08 05:22:14

慎海雄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慎海雄播报上传视频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男,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记者。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 [1] [12]中文名慎海雄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籍    贯浙江湖州出生日期1967年2月毕业院校杭州大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目录1人物履历2担任职务3人物荣誉4外交活动人物履历播报编辑1985-1989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9-1990年,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记者1990-1991年,新华通讯社宁波记者站记者1991-1999年,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记者、农村采访室主任(其中,1995年5月被评为主任记者,1997年11月被评为高级记者)1999-2001年,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采编室主任2001-2004年,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2004-2005年,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2005-2006年,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主任2006-2008年,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副书记2008-2010年,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副书记2010-2012年,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其间:2010.07-2012.06,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2-2012年,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2012-2014年,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中国经济信息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2015年,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2015-2018年,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8-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央电视台台长、分党组书记2018-2020年,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 [2] [4-5]2020-,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 [1]担任职务播报编辑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3] [9-11],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12]人物荣誉播报编辑1994年,获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并获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奖”;2004年,确认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评选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0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2021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总统令,授予慎海雄“友谊勋章”; [6]2022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向慎海雄颁发国际奥委会主席奖。 [8]2023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向慎海雄颁发“奥林匹克之家”奖杯。 [13]2023年10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向慎海雄赠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023年度“和平”纪念奖章。 [15]2023年12月,阿根廷政府授予慎海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杰出成就奖”奖章。 [14]外交活动播报编辑当地时间2018年5月31日晚,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接受了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的独家专访。 [7]2022年2月3日,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网站和中国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同步发布消息:在受邀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的书面专访。这是总台台长、记者慎海雄对普京的第二次专访。 [7]2018年5月31日晚,总统普京接受慎海雄独家专访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中央电视台台长_百度百科

台台长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中央电视台台长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央电视台发展的见证人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中央电视台台长指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掌舵人”。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是中央电视台发展的见证人,他们为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中文名中央电视台台长工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目录1职务设置2历任台长3第十任台长4第十一任台长5现任台长6其他台长▪“主任”时代▪真正的“台长”职务设置播报编辑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央视;英语简称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际上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的第一任“一把手”罗东从来都没被叫过“台长”,他一直是被称为“主任”,级别为处级。在中央电视台51年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任女性一把手,一位是在罗东之后的第二任台长孟启予,一位就是在杨伟光之前的第六任台长黄惠群。历任台长播报编辑第一任:罗东(1958-1960)第二任:孟启予(1960-1966)第三任:任继胜(1970-1980)第四任:戴临风(1973-1982)第五任:王枫(1982-1988)第六任:黄惠群(1988-1991)第七任:杨伟光(1991-1999)第八任:赵化勇(1999-2009)第九任:焦利(2009-2011)第十任:胡占凡(2011-2015)第十一任:聂辰席(2015-2018)第十二任:慎海雄(2018-) [4]第十任台长播报编辑胡占凡胡占凡,男,汉族,1953年11月出生,黑龙江木兰人,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参加工作,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班毕业,高级编辑。 [1]第十一任台长播报编辑聂辰席聂辰席,男,汉族,1957年7月生,河北灵寿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9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生学历,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工程师。 [2]现任台长播报编辑慎海雄慎海雄,男,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1987年12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记者。现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1985-1989年 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9-1999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记者、宁波记者站记者,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主任(1995.05被评为主任记者;1997.11被评为高级记者)1999-2001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采编室主任2001-2004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2004-2006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2006-2008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2008-2010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副书记2010-2012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其间:2010.07——2012.06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在职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2-2014年 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2014-2015年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2015-2018年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8-2018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央电视台台长、分党组书记2018年-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 台长 [3]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3]其他台长播报编辑杨伟光之前的台长按顺序是罗东、孟启予、任继胜、戴临风、王枫、黄惠群。”在中央电视台服务48年的赵忠祥也不能说清楚,他从1960年进台后经历的历任台长到底是哪些人。2008年,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为此中央电视台编写了一套千余页的《中央电视台发展史》。这套书籍,除了散见在书里的零星记录之外,没有专门对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进行介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进行一番查找,没有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介绍;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除了杨伟光、赵化勇、焦利,其他人内容实在欠奉。5月20日,记者联系中央电视台老干部处,一位男性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答应帮忙联系还在世的各任老台长。但是第二天,他非常抱歉地告知,各位老人都表示,不愿意说什么。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雪纯是王枫的女儿,王枫是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之后,被正式任命的第一任台长。5月21日,王雪纯替父婉拒了记者的采访,她说:“面对历史,每个人心态不同,沉默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那拨老电视人,就像她父亲王枫一样,大都不愿意旧事重提,“很多人选择沉默,不是没话说,只是他们已做了太多,不知从何说起。既然无愧于心,又何须多言呢?”在长达51年的历史里,中央电视台其他历任台长似乎也就这样被遗忘了,以至于亲身经历这些岁月的赵忠祥和专门收集整理中央电视台历史的中央电视台研究人员都记不得他们是谁。结合《中央电视台发展史(1958-2008)》,记者经过一番仔细梳理,发现中央电视台自1958年5月1日创办以来的历任一把手是按照如下顺序交替的(括号内为在任时间):罗东(1958年~1960年)、孟启予(1960年~1966年)、任继胜(1970年~1980年)、戴临风(1973年~1982年)、王枫(1982年~1988年)、黄惠群(1988年~1991年)、杨伟光(1991年~1999年)、赵化勇(1999年~2009年)、焦利(2009年至2011年)、胡占凡(2011年至2015年)、聂辰席(2015年至2018年)、慎海雄(2018年至今)。“主任”时代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的第一任“一把手”罗东从来都没被叫过“台长”,他一直是被称为“主任”,级别为处级。1958年,新中国诞生了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这个“北京电视台”并不是地方卫视,而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2008年拍摄的专门为了纪念中央电视台诞生的纪录片《开创》中,留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任“台长”罗东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照片,也留下了他人生垂暮时的最后影像。1998年,罗东因病去世,享年80岁。在中央电视台首部年鉴—《中央电视台年鉴1994》前几页的照片集锦中,收录了杨伟光之前的中央电视台历任领导人的照片,罗东排在第一位。这本年鉴也对这些中央电视台史上的老电视人做了人物志。1957年8月17日,当时主管广播电视事业的中央广播电视事业局决定成立“北京电视试验台筹备处”,任命罗东为主任,孟启予(女)、胡旭为副主任。1973年1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撤出后,中央任命任继胜为“北京电视台”台长。徐国盛、戴临风、王枫、孟启予为副台长。这个班子一直保持到1976年。从1973年1月开始,已经担任副台长10年并兼任新闻部主任的戴临风,主管电视台的各项业务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发展史》中明确记载了1979年时各任台长的分工:副台长戴临风主持全面工作,侧重管宣传;副台长徐国盛主管党的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副台长王枫主管事业建设、行政管理和技术工作;副台长孟启予、阮若琳分管电视宣传兼任总编室主任。真正的“台长”从严格意义上讲,第五任台长,1931年出生的王枫,算是首位能够被称为中央电视台台长的人。他在《中央电视台年鉴1994年》的人物志上是被排在第一位介绍的。从他开始,中央电视台台长开始越来越被重视,并开始出现广电部副部长兼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先例.此外,中央电视台台长从王枫开始,明确定级为司局级。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英文呼号CCTV。1982年11月,王枫被任命为中央电视台台长。在中央电视台的历史上,王枫是以搞纯电视技术出身并担任台长的人。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lingdao

lingdao

台 各 级 领 导 简 介

 赵化勇  现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总编辑,高级编辑。江苏省铜山县人,1948年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1975年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辑工作。先后在新闻部、专题部、社教部、经济部、文艺中心任职。主要作品有《话说长江》等近百部(集)纪录片;《五四青年蒲公英知识竞赛》等几十场竞赛类节目;《合家欢――少数民族春节联欢晚会》等十几台综合文艺晚会。1989年到经济部主持工作,创办了《经济半小时》和《经济信息联播》栏目。1992年任台长助理兼经济部主任。1993年任副台长兼文艺中心主任,分管文艺宣传。1995年任副台长兼中央卫星传播中心主任,1999年2月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王庚年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任记者。河北大名县人,1956年出生。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任记者;1990年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记者站首席记者;1991年始任中央办公厅调研室调研员、助理巡视员;1996年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正局级);2001年4月任现职。曾发表通讯、专访文学约百篇;新闻理论论文30余篇;以及多篇电影评论文章。1992年被评为中央办公厅先进工作者。

 张长明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级记者。河北省武安县人,1950年8月16日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业务研究生班。

  自1984年起,历任总编室副主任、经济部主任、总编室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对台节目部主任、对外中心主任、海外电视中心主任、台长助理。1994年3月任副台长,分管对外宣传。1996年12月调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分管对台港澳广播宣传和广播文艺宣传。1999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管对外宣传。自1985年当选第六、七、八届全国青联委员、常委,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副主席。

  先后参与了经济部、对台节目部和海外电视中心的组织创建工作。1992年做为首批大陆记者到台湾访问。组织、策划、参与的大型系列片《香港沧桑》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1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纪录片奖。先后发表业务论文《国际地位与电视传媒――对中国电视走向世界的思考》等。

 罗 明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河北省宁晋县人,1956年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新闻联播组任编辑。1982年底任新闻联播组副组长。1984年任新闻部地方组组长。1989年9月任新闻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9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91年底任新闻编辑部主任。1993年被聘为主任编辑。与人合著出版《你怎样制作电视节目》一书。1995年10月调任总编室代主任,同年任总编室主任。1996年2月任台副总编辑兼总编室主任。2000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胡 恩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四川省重庆市人,1955年1月生。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同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文艺部、影视部、总编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历任文艺节目编导、文艺部副主任、影视部主任、总编室副主任、主任、台长助理兼总编室主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主任,2000年1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组织参与创作了几十台大中型电视节目和影视剧,多次获得全国性奖励。曾在《电视研究》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1992年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何宗就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西东兴市人,1952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在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学习。1975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1998年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班毕业。

  自1983年起,历任播出部中心科副科长、科长、副主任,播送部副主任、主任,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电视技术工作,参加了第一套彩色电视节目中心系统和计算机控制播出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组织完成了彩电中心播出系统工艺设计、数字压缩频道、卫星全球覆盖等技术工作和亚运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项重大活动的电视转播工作。1996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至1999年在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理论宣传干部培训班学习。

 李晓明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吉林省大安市人。1973年12月高中毕业到北京延庆县插队后任大队党总支副书记。1976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部工作。1978年,在北京邮电学院分院电视工程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台工作。1984年至1985年在人民日报函授班学习一年新闻业务理论,后在新闻部中心科负责新闻节目制作,任副科长。1988年任播送部中心科科长。1989年任新闻制作部副主任,1992年任主任。1993年12月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兼新闻制作部主任。1994年12月任台办公室主任。1995年8月任台长助理兼台办公室主任。2001年5月任现职。

张海鸽   现任中央电视台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河北省人。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1970年12月至1988年12月在广州军区后勤部20分部、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海军司令部直属单位政治部历任战士、护士、干事。在部队期间历年受嘉奖。1988年12月从部队转业后调入中央电视台。1989年11月先后被任命为监察室副主任、主任、纪检组副组长,1997年12月被任命为纪检组副组长兼监察室主任(副局级)。1997年、1998年组织举办全台党纪政纪台规知识竞赛暨小品比赛活动;曾指导廉政专题片《蜕变》、《致命的诱惑》、《梦断影视城》的拍摄工作。1986年被评为台级先进个人,1987年、199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1997年度被评为优秀党员领导干部。

 刘国良  现任中央电视台总会计师。197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学习,197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五・七干校任会计。1983年调到计财司财务处,历任会计、财务处副处长、处长。1993年任计财司副司长。1990年起通过高教自考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年4月调到中央电视台任现职。

 万迪基  现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江西省南昌人,1940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同年9月分配到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从事编辑、导演工作。编导的科教片《生命与蛋白质-人工合成胰岛素》获1980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1982年在科影编导室负责创作工作。1983年任科影厂厂长兼总编辑。1987年被评为电影一级导演。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李春武  1947年6月23日生于北京,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65年至9月至1969年7月,在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学习;1969年7月,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语部从事翻译、播音、编辑、记者等项工作。1978年,赴老挝万象市东督师范大学文学系进修。1986年任国际广播电台老挝语部主任。1989年任国际广播电台第一亚洲部副主任、主任。1992年任国际广播电台人事处处长。1995年,任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副主任。2001年,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李培森  现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共党员。一级文学编辑。1964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69年在解放军军乐团任演奏员、创作员,1976年选调入解放军文艺社。先后编辑的影视、戏剧、文学作品有830余篇(部)。其中50余篇在全国、全军获奖。1990年任解放军文艺社副政委,1991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文化处处长(正师职)。1994年转业分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1996年调到中央电视台基地集团任总经理。1997年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裁,2000年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直接参与主持策划(监制)的电视剧有《苍天在上》、《咱爸咱妈》、《香港的故事》、《潘汉年》、《东周列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和国外交风云录》、《嫂娘》、动画片《西游记》、《烟���饔����鳌返取�

 赵立凡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江苏省宿迁市人。1943年出生。1958年入江苏省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新闻电影编导。1959年11月调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记者。1965年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68年毕业,回新影厂任记者。1972年参加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为中央电视台和新影厂采访重要新闻。1980年调入中央电视台,1985年被聘为主任记者。1989年起先后任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1994年调到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任副主任,1998年7月调回中央电视台任副总编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参加过采访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务活动。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孙玉胜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高级编辑。1960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1980年―198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1984年7月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曾任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闻采访部主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1998年2月任新闻节目中心主任,2000年任现职。

  1987年采制的新闻《一条马路隔断了两个企业的产需联系》获全国新闻评比特等奖,同年编辑制作了全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6集系列片《时代的大潮》;

  1993年获中国新闻界编辑最高奖――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15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1994年和1996年分别参与策划并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1997年参与策划实施了72小时大型直播“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期间为驻香港总部节目负责人。1999年参与策划实施了“国庆50年庆典”、“澳门回归”、“相逢2000”等特别节目。同年参与组织创办新闻栏目“现在播报”。

 丁文华  现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同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1992年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评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1991年起历任播送部副主任、播送部主任兼播送中心副主任、播送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

 张华山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1949年7月出生,四川江油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1965年参加工作,1971年由部队转业到中央电视台。197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毕业后回到中央电视台。1986年,参加中央讲师团,赴安徽宣城师范支教,被评为全国支教先进个人。1996年至2000年11月到中宣部挂职,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2000年11月任现职。在中央电视台期间,历任经济部、影视部、国际部、总编室、文艺部、文艺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负责人。1979年组织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春节文艺联欢晚会《八十年代第一春》;创办或参与创办了《舞台与银幕》、《电视与观众》、《国旗国歌》、《经济生活》、《黄金时间电视剧》等栏目。

 宋宜纯  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工程师,祖籍山东省莒县。生于1954年。1970年参加工作,1970年12月至1975年在解放军兰字131部队,1975年转业至甘肃电视台工作,1976年至198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1983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被评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历任北京广播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工学院副院长,院长助理等职。1999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现任副总工程师。

 唐世鼎  现任中央电视台办公室主任,主任编辑。河北省宁晋人,1964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同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教部,先后任编辑、记者、节目组组长。1988年参加中央讲师团赴甘肃支教。1992年调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秘书。1996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正处职),1997年始任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部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任现职。

  曾负责分管《科技博览》栏目。编辑出版《适者生存》、《广播影视工作谈》等书。主编《记录历史的瞬间――中央电视台国庆50周年报道、澳门回归报道纪实》、《珍贵的记录――中央主要领导关怀中央电视台纪实》等。担任200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制播制度改革与电视业发展研究》课题主要负责人。发表论文《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要实行战略性转变》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一等奖。1999年-2000年连续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党员领导干部。

 程宏  现任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辽宁省沈阳市人,1956年生。从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系和辽宁大学中文系。1983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任总编室节目组编辑、组长;1993年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处副处长、文学部主任;1996年任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兼专题部主任。曾在中日合拍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等专题节目或纪录片中担任编导;在《建国三十五周年国庆文艺晚会》和《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等文艺节目中担任总体设计和撰稿人;在电视连续剧《9・18大案纪实》、《苍天在上》、《咱爸咱妈》、《水浒传》等电视剧中担任主要策划人。1986年在美国新闻总署和美国教育发展学院学习电视制作,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传播学院学习大众传播学。199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专业学习。曾获全国电视节目“星光奖”一等奖、全国社教节目一等奖、“飞天奖”一等奖、“金鹰奖”一等奖。曾发表大量各类文学作品、经济学论著和电视理论文集。1998年被评聘为高级编辑。

 王��建  现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天津市静海县人。1968年9月参加工作,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军务参谋、教师。1972年在天津师范学院学习,1973年毕业留校任团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等职。1977年12月调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建筑机械厂组织科任干事、工程机械工业公司任副科长、北京市科技干部局任主任科员。1989年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人事处,1994年底任人事处处长。曾多次被评为先进职工、优秀党员。从事人才、教育工作多年来,先后为《成人教育手册》、《继续教育管理通论》、《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国职工教育百科全书》等撰写有关章节约10余万字。1998年1月任现职。

 许二春  现任中央电视台财经办公室主任、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市人。中国财经金融学院大专结业。自1963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计划财务管理工作。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基建总处会计、计财组长。1979年1月调入彩电中心建设处,历任副科长、科长。1989年8月调任台计财处副处长,1992年任处长。多年来,为中央电视台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作出了成绩。

 南玉敏

  现任中央电视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河北省洲城县人。1984年调入中央电视台,历任副处级纪律检察员、台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1987年9月至1988年1月进中央党校分校学习。1988年、1990年、1998年三次被评为中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当选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任副书记。1995年10月当选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1997年6月任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中央电视台第四届纪委书记,1999年11月当选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党委委员、常委,任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中央电视台第五届纪委书记。主持创办了《电视生活报》(内部发行)、《职工闭路电视》,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央电视台党的工作手册》、《电视人的追求》、《电视巾帼风采录》等丛书。

 李挺  现任新闻节目中心主任,高级记者。1962年生于山东省曲阜市。1984年7月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至中央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人事处、广播电影电视部干部司任干事;随后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新闻采访部任记者;1993年任新闻编辑部第一副主任;1994年任新闻编辑部主任;1995年任新闻节目中心副主任;2000年12月任现职。

  1996年晋升为主任记者,2000年晋升为高级记者。多次组织、策划台里重大节目,采访、制作的《大连火车站乱收费》、《走马上任新部长》等新闻获全国电视新闻奖。1994年至1996年间,组织、策划了《晚间新闻》、《早间新闻》等节目的改版,双语节目《时事纵横》的创办,《新闻联播》的直播等节目,在众多大型直播节目中担任总负责人。1996年,被中直机关授予“优秀青年干部”称号,1997年被团中央等10部委评为“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获第三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2000年获中国新闻编辑优秀成果最高成就奖“韬奋新闻奖”。

 赵宇辉  现任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任,译审。辽宁省本溪市人,1943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1978年重返该校读研究生课程,1981年毕业。毕业后曾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任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讲电大英语课程,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1985年至1990年,任中央电大教务长。1991年起至今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先后任海外中心专题部主任,中央电视台外事处处长和现职。在此期间曾参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和英语传送频道(CCTV―9)的创办和统筹以及这两套卫星电视节目对全世界的传送和落地播出。在中央电大和电视台工作期间曾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双边合作项目的谈判和签约。三十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译著十余部。1988年,获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

 高峰  现任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北京人,1955年生。198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至中央电视台专题部工作。从1992年开始先后担任专题部副主任、纪录片室主任、国际部副主任、青年部主任。社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系列专题片《川藏纪行》、《万里海疆》、《开发大西北》、《解放》、《胜利》;专题文艺《1986年合家欢》;纪录片《西南古桥拾零》、《金秋时节》、《山海经》;出版专著《电视纪录片及其审美选择》、《电视纪录片论语》等。

 高建民  现任文艺节目中心主任,高级编辑,笔名晓民、晨光。北京人,1950年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1987年从广电部调入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负责中央电视台国产电视剧的策划、拍摄、制作、审播等业务。10余年里,担任出品或制片人拍摄电视剧的节目6000余部集,定稿的电视剧剧本1600余部集。其中1400部集剧目荣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大众电视“金鹰奖”,有的剧目还获得国际大奖。近几年,出品的主要作品有:《车间主任》、《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部警察》、《开心就好》、《开国领袖毛泽东》、《西藏风云》、《红旗渠的故事》等。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论丁玲早期作品创作》、《艺术真实是编导的职责》、《香港电视剧模式初探》、《企盼健全的电视剧市场》等专论、专述70余篇。曾多次担任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委、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委、全军电视剧“金星奖”评委。组织实施了大型电视剧展播等一系列活动。

 袁正明  现任中央电视台广告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高级记者。1958年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共党员。1983年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历任《观察与思考》组记者、组长、新闻采访部及新闻评论部副主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先后参与创办并负责《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栏目。《焦点访谈》曾两次获中央新闻单位“十大名牌专栏”之首。1997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党员领导干部。

 马国力  现任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主任,高级记者。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至1977年在中国民航第二飞行总队从事航空摄影工作。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就读,并以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身份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84年在联邦德国电视台体育部进修一年。1988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组组长。1989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副主任。1993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1998年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副主任。2000年1月起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

  马国力同志同时还担任了国际田径联合会电视委员会委员,亚洲广播电视联盟2000年奥运会报道委员会主席,中国体育电视记者联合会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体育研究会会长。2000年3月,英国《卫报》在评选“对世界体育影响最大的50人”中,入选排名第47位。

 余培侠  现任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青少年儿童节目委员会秘书长,高级编辑。浙江省天台人,1949年生。先后精心策划并组织创办了中央电视台青年栏目《12演播室》、少年栏目《第二起跑线》、儿童栏目《大风车》、《东方儿童》等;精心策划和参与创作了少儿节目《六个一百》、中澳合拍52集人偶童话剧《神奇山谷》、《国际大专辩论会》等大型节目。其中有28个节目获全国少儿电视“金童奖”(政府奖)一等奖、特别奖。纪录片《我的朋友》还荣获第17届慕尼黑国际青少年电视节最佳节目奖。撰写并主编了20多万字的论文集《塑造孩子的未来形象》,并发表了《我国儿童电视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等10多篇论文。1994年获团中央颁发的“星星火炬”荣誉证章;1995年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的称号。

 徐威  现任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1959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多次参加大型宣传节目和重大报道活动的技术方案制订和组织实施工作。主持和组织了中央电视台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其中网络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获项目部科技进步奖。

 李宏虹  现任技术制作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人。197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1984年调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历任采编科副科长、录制部副主任、技术制作中心副主任,录制部主任。多年来参与各类电视节目制作,主要有《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春节联欢晚会》及各种大型社教、体育、青少、经济专题、综艺节目,并担任技术制作总监。主持了各种大、中型演播室和后期制作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在电视节目制作、流程运行管理及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经验。

 黄平刚  现任中央电视台播出传送中心主任。1962年10月14日,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技术部录制科,从事技术制作工作。1985年至1986年参加中央讲师团赴安徽支教。1994年任技术制作中心调度室主任;1996年任技术制作中心副主任兼调度室主任;1998年任技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技术业务处长;2000年12月任现职。

  1998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先后参加过十余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技术制作和技术协调监制工作。参加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并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技术质量评比二等奖和技术质量评比一等奖。参加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和曼谷第十三届亚运会的技术制作和技术协调工作。参加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报道团负责技术统筹协调工作。参加国庆三十五周年、国庆四十周年、国庆五十周年游行阅兵的技术制作和技术统筹协调工作。参加一号演播厅建设工作并担任工艺组组长,负责组织、设计、施工。

慎海雄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图/简历)

慎海雄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图/简历)

首页

风闻

财经

国际

军事

公司

科技

汽车

视频

观察员

APP下载

扫一扫

下载观察者APP

慎海雄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图/简历)

分享到:

2018-02-09 12:05:23

字号:A-

A

A+

来源:中国政府网

关键字: 慎海雄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广东省委常委

据中国政府网2月9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慎海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

免去江泽林的国务院副秘书长职务;免去王双全的司法部副部长职务;免去陆克华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职务;免去叶贞琴的农业部副部长职务;免去殷勇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务;免去李元平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职务;免去崔玉英(女)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免去王晓林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职务;免去聂辰席的中央电视台台长职务。

慎海雄资料图

慎海雄简历:

慎海雄,男,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1987年12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记者。

1985-1989年 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1989-1999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记者,宁波记者站记者,分社农村采访室主任(1995.05评为主任记者;1997.11评为高级记者)

1999-2001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采编室主任

2001-2004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

2004-2005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

2005-2006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成员,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主任

2006-2008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党组副书记

2008-2010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副书记

2010-2012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其间:2010.07-2012.06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2-2012年 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2012-2014年 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中国经济信息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2015年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2015年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十一届、十二届广东省委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标签 央视省部级干部省部级高层人事

原标题: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于文凯

搜索

   观察者头条

查看全部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评论 2

“中国出口远超预期,令人鼓舞”

评论 184

“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就紧张焦虑,大国自信何在?”

评论 209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

评论 14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评论 26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

   最新视频

查看全部

   最新闻 Hot

“砸9万亿韩元,与中国竞争”

为缓和与援乌“排头兵”关系,乌克兰准备接受欧盟贸易限制

黑利宣布退选,但未表态支持特朗普

“不像我们,东盟不愿屈从美国遏制中国”

南非:国际法院应立即行动,加沙人民不能再等待

她借光伏产业再炒作:美国担忧中国电动汽车涌入,不能重蹈覆辙

ASML计划“离开”荷兰?

击败拜登后,全美都在问:他是谁?

“西方酒业巨头瞄准中国市场,但挑战白酒很难”

美媒突然爆料:特朗普见了马斯克

他被曝获拜登“钦点”,却遭一国公开反对

马克龙没完了

马斯克:拜登政府这么做是叛国,或导致比911更可怕的事

他们又盯上TikTok:限期165天从字节跳动剥离,否则封禁

他预测:印度将与中国重构世界秩序

“10年后,中俄将在月球共建核电站”

   快讯

广东受到企业生产线外迁影响?省长回应

新疆代表团:所谓“新疆存在文化灭绝”完全是谣言

苏享茂哥哥:翟欣欣已被移送法院

代表建议:给居民身份证设密码,消除被盗用风险

站着答问的副省长,与进入发言区的记者

港府驳斥彭博社:断章取义

国办: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

俄罗斯外交部召见美国大使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刊登广告

联系微博

加入我们

举报链接

举报制度规范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 2014-2023 观察者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021382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220170001

网登网视备(沪)02020000041-1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沪(2022)000019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3952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210968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2376571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0027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央电视台台长 - 搜狗百科

台台长 - 搜狗百科中央电视台台长指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掌舵人”。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是中央电视台发展的见证人,他们为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1]现任台长为慎海雄。[2] 中央电视台台长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3]历任台长有:罗东、孟启予、任继胜、戴临风、王枫、黄惠群、杨伟光、赵化勇、焦利、胡占凡、聂辰席。[4]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中央电视台台长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中央电视台台长指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掌舵人”。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是中央电视台发展的见证人,他们为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1]现任台长为慎海雄。[2]中央电视台台长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3]历任台长有:罗东、孟启予、任继胜、戴临风、王枫、黄惠群、杨伟光、赵化勇、焦利、胡占凡、聂辰席。[4]中文名中央电视台台长展开工作单位中国中央电视台展开别名中央电视台“掌舵人”展开现任台长慎海雄(2018年起)展开参考资料:1. 现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是谁 中央电视台历任台长简历及级别工资兵马俑在线[引用日期2022-03-20]2. “推动共同富裕浙江实践研讨会暨媒体行动”在杭举行 易炼红慎海雄致辞央视网[引用日期2023-08-08]3. 中央电视台台长是什么级别?有知道的吗?大众经济网[引用日期2023-08-08]4. 央视新台长亮相 一别三年的“舌尖3”将于大年初四回归北晚新视觉[引用日期2022-02-23]5. 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引用日期2021-12-06]6. 看奥运独家精彩赛事,只在广电网络高清互动“央视专区”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2-02-11]7.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向海外受众祝贺新年_手机搜狐网搜狐网[引用日期2022-05-02]8. 从开创春晚到反腐风暴 盘点历任央视台长背后的故事观察者[引用日期2022-01-16]9. 张腾之.《中央电视台发展史》.中央电视台研究处书籍编辑组.2008.词条标签:社会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215105次最近更新:23.08.08编辑次数:56次创建者:熊林敏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央视原台长杨伟光病逝:打造焦点访谈、拍板新闻联播后播广告_舆论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长杨伟光病逝:打造焦点访谈、拍板新闻联播后播广告_舆论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央视原台长杨伟光病逝:打造焦点访谈、拍板新闻联播后播广告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综合报道2014-09-24 19:28来源:澎湃新闻 ∙ 舆论场 >字号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因病于9月20日晚去世,享年79岁。他是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之一。   CFP 资料        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中央电视台原台长杨伟光因病于9月20日晚去世,享年79岁。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微博消息,杨伟光系当晚在协和医院去世。        人民日报官微称,他是中国电视产业最早的拓荒者之一。        1985年,杨伟光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至央视担任副台长,主管新闻;1991年,杨伟光被任命为央视台长。这之后,他带领央视走上了电视改革的破冰之旅,直至1999年卸任台长职务。        这一段破冰之旅,足以让他在中国的电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初出茅庐        在央视的光芒,几乎掩盖了一位年轻人曾经的成长经历。回头来看,杨伟光一步步努力,对新闻的理念更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点点累积而来。        1935年出生的杨伟光是广东梅州客家人。        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广东省梅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洪秀全、黄遵宪、丘逢甲、张弼士、李光耀、叶剑英、曾宪梓、田家炳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和生活。        杨伟光是穷人家长大的孩子,靠政府助学金读到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那一年北大新闻专业在全国只招收28名学生,杨伟光就是其中之一。        1958年,北大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1年,杨伟光人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从此投身新闻行业。        “那时候我是穷学生,没有收音机,对广播一点都不了解,我就把所有关于广播的书、刊都拿来自学。”杨伟光后来回忆说。        在央广的24年里,杨伟光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变身业务骨干,由一名普通编辑、记者成长为部主任、副台长。        1982年,杨伟光出任央广副台长,提出“全台共同办好新闻部”。        当时,央广主要是转发报社、通讯社的新闻,独家新闻、重大新闻很少。杨伟光和他的同事们在此后的几年中,“炒”了新闻界一系列重大新闻,其中包括《天津静海县大邱庄坚持改革集体致富》。        当年,央广为这组大邱庄的连续报道还吃过“状子”。        那是1984年夏天。在几篇关于大邱庄的消息稿发出后,杨伟光意犹未尽,于是和台长杨兆麟一行8人直奔大邱庄做实地调查,写了5篇报道,掀起大邱庄宣传的小高潮。        杨伟光与记者康平合写的通讯《农村改革的带头人——禹作敏》播出后,天津市有关单位写信到中宣部,举报杨伟光等8人在大邱庄大吃大喝、报道失实。        “其实我连喝酒都不会喝。”杨伟光说。结果央广不诉而胜。一纸调令        1985年7月,正当杨伟光专心致力广播新闻改革时,突然接到一纸调令,要其调任央视副台长,主管电视新闻。        如果没有1985年春晚的“失误”,杨伟光可能不会接到这份调令。        那一年,央视把春晚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从小舞台到大场馆,当时的直播能力却没有跟上,这一创新初衷遭到了观众的批评。        据说央视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批评信,当年3月2日央视在《新闻联播》里专门向全国观众道歉,表示:“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        原广播电视部的领导把这届春晚的失败归因为把关不严,决定从电台“空降”一位副台长去央视。        之所以选中杨伟光,有报道称,是因为他的文章《广播会被电视冲垮吗?》引起了原广电部部长吴冷西的称赞。        这篇文章是杨伟光研究广播、电视后写的,文章的主题是:只要注意发挥广播的特点,广播的优势地位仍可保持。文章发在内部刊物《编播业务》上。        接到命令的杨伟光意外之余,心情也有些复杂。        当年,电台的境况好过电视台,处在辉煌期的央广可以说是中国新闻传播界第一大媒介。他作为副台长,管了大半个摊子,包括新闻部、记者部、工业部、农业部、军事部、民族部、研究室和广告部等许多部门。        在堵了时任广电部部长艾知生的门却被告知“已经定了”之后,他辞别电台同事做了央视的副台长。        “来CCTV的头两个月,我一句话没说。”杨伟光埋头调查两个月。        当时中央电视台只有两套节目,播出的新闻平均每天才28条,《新闻联播》半个小时播出的新闻在15条左右,信息量小,新闻价值不高,且“新闻不新”,时效性总是落在广播和报纸的后边。        为了改变当时电视新闻时效慢、报道面窄、信息量少的局面,杨伟光提出抓三个字:快、短、多。        快就是北京晚六时前的重要活动,力争当晚七时的《新闻联播》就播出;各地白天重要活动力争当天播出。        短就是以短为主,搞简讯,几十秒一条新闻,一句话一条新闻。        多就是汇天下之精华,增加信息量。        此外,他还提出要改变新闻结构,减少会议、外事和生产新闻,增加经济、社会和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新闻,提高可视性。        “杨伟光把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路子搬到CCTV去了!”央视的编辑记者们纷纷议论。        杨伟光还展开了与老东家央广之间的比拼。        1987年,广东全运会尚未开幕,杨伟光和同事得知央广把演播室搬到广东去的消息。他们赶紧商量应对之策,最终决定以打字幕新闻的方式保持信息发布的领先。        全运会比赛的结果,一般两三分钟即可传到北京CCTV播出机房,5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效大大超过了央广。        央广老播音员张之只好无奈地吐槽说,“你们这字幕新闻没辙了!”新的尝试        在解决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信息量的问题后,杨伟光将注意力集中到转变电视新闻传播观念上。        杨伟光和同事们接下来在新闻节目中做了一系列新的尝试,创造了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在《新闻联播》里打破常规,把国际新闻作为头条播出:《美国挑战者号爆炸》的新闻放在了《新闻联播》的头条,播了6分钟。        第一次播放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制定“破产法”实况,用电视纪实的方式报道人大常委会议,打破了神秘感,反映我国民主生活的进展。        第一次实况录播中外记者招待会,第一次运用滚动字幕播出……        1987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宣部召开宣传单位负责人会议布置报道工作。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郁文在会上点了中央电视台的名,问今年报道记者招待会有什么新路数。        杨伟光意识到,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记者提的问题,最能反映“国内思想动态和海外舆论对我时局、政策方面的种种曲解和疑虑”,而领导人的答记者问,最能消除“曲解和疑虑”。        “如果把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的录像播出去,直接同观众见面,是一种最好的报道方式。”杨伟光说。        出乎他的意料,录像播出的方案连过几关,得到同意。        为了稳妥起见,时任广电部副部长马庆雄和他还组织了一个顾问组,请老同志当顾问,帮助在政策上把关。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中国政府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了数次记者招待会,报道了记者向国家高级官员提问的种种情况,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在上世纪80年代,每一点小小的改进,都可能意味着观念上极大的变革。1987年的那次电视转播,对于中国电视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新闻立台        在央广和央视任职副台长期间的经验,为杨伟光真正掌舵央视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991年12月18日下午,杨伟光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不管做什么,马上到台长办公室来。”        他急忙赶到台长办公室,只见艾知生笑吟吟地拿出一个文件,向杨伟光宣布道:“经中共中央批准,任命杨伟光同志为中央电视台台长……”        担任央视台长后,杨伟光提出要把中央电视台建成“世界一流大台”的口号。他最重要的理念便是“新闻立台”。        “为什么要提出新闻立台呢?以前电视台被当成娱乐工具,主要就是放电影,转播舞台剧、话剧,放些新闻也是新闻简报,没有时效性。我到电视台以后有了新闻改革的思路,但是(20世纪)80年代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不适宜搞批评。到90年代,中央领导提出要抓一些热点问题,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试着做,新闻单位应该敢于碰这些问题。”杨伟光后来回忆。        1993年,《东方时空》应运而生。        由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牵头,7个颇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组成了新闻改革策划班子,他们很快就拿出了一个策划方案。        这是一份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新闻栏目方案,栏目时间有60分钟,前20分钟是新闻,后40分钟分成四个板块,即《东方之子》《生活空间》《金曲榜》《焦点时刻》,栏目的名称拟叫“新太阳”,还有几个备选名称。        杨伟光看到这份策划案非常高兴,同大家对每个栏目的内容、定位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议到名称时他说:“栏目的名称不能叫‘新太阳’,容易引起歧义,去想几个新题目来,再从中选择。”        过了几天,这些年轻人又拿出20多个新名称供他参考。当杨伟光看见“东方时空”这几个字的时候,眼前一亮。        “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正好符合这个名称的‘东方’;‘时’就是时间,有一种历史感;‘空’则是无限的空间,有气势。”杨伟光回忆。        他毫不犹豫地在“东方时空”上画了个圈,于是《东方时空》就这样诞生了。        《东方时空》一经推出,立即引领了电视新闻改革的潮流。以此为发端,《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相继问世。        杨伟光承认,这样的尝试开始时非常小心。        “1993年开办《东方时空》,里面的《焦点时刻》就是讲批评。刚开始做这个节目我就要放在垃圾时间,批评内容很难把握,我不希望很多人看,但是要做。”        那时,杨伟光每天早晨起来要先看《东方时空》,看完以后去上班。        “结果没想到,《东方时空》一出来大家7点也都看了,因为它的内容摆在那儿。一年以后把抓热点的节目从早上7点放在《新闻联播》的后面,就是《焦点访谈》。”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的奇迹,收视率一度达到35%。        创办之初的《焦点访谈》聚焦社会热点、揭露时弊,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曾有报道戏言:“当时中央电视台门前,两个队伍最长,一个是地方官员的说情队伍,一个是找中央电视台反映问题的老百姓队伍。”        在中国电视史上,《焦点访谈》是领导视察、批示最多的栏目。        1998年10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与《焦点访谈》工作人员座谈,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结果一谈就是三个多小时。        朱镕基调侃说:“自《焦点访谈》开播以来,尽管我不是最热心的观众,也是很热心的观众,对这个栏目我一直积极支持,热心宣传,你们没给我推销费,我完全是义务的。”        朱镕基为《焦点访谈》题写了力透纸背的16个大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他说这是他前一天晚上想了很久才定下来的词句。        “山东有一个法院院长,又喝了点酒,记者去采访时,他就说,‘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我怕谁,谁都不怕!’下面人把我们的采访车给放了气。结果记者回来以后,就跟我反映这个问题,问能不能播出。我就问,是真的么?记者说,是真的。我说真的就可以播,后来就播出了。当时山东正在开人代会,人大代表说把我们山东人面子丢光了,弄得很紧张,三天就把这个领导撤职了。”杨伟光回忆。        一片叫好声中,杨伟光和同事们却压力重重。        《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风险更大了,怎么把握?        “当时,我们定了几条原则:第一,焦点访谈一定要尊重事实,不能是假新闻,必须实事求是;第二,焦点访谈必须与人为善,你必须是为了改进工作,不能人家接待不好,你就故意加码,不能感情用事;第三,焦点访谈不能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方,一个省连续搞几个焦点访谈节目,省长、书记压力会很大;第四,在中央开会的时候,省长、书记都在北京的时候,不要指名道姓的批评哪一个省,要不然这个省长、书记没法见人啊,人家就会问,你这个省怎么回事啊?”杨伟光曾在受访时介绍。        杨伟光认为,焦点访谈要坚持办,但只有做到这几条,才可以长期办下去。        “美国一家新闻媒体在中央电视台采访《焦点访谈》节目后,感到很吃惊,他们一直认为中国媒体只能谈政府官员好,不能批评,没有想到中央电视台有这样的舆论监督节目,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民主化的一个表现。”杨伟光说。广告招投标        “现在一些人谈到央视时不无调侃,但他们当时积累起来的新闻评论部,即使是现在,也还是保持着相当的清誉,经受了许多的考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姚欣保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他对中央电视台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姚欣保说。        除了对新闻栏目的改革,杨伟光担任台长期间,央视的广告和电视剧也获得了极大的突破。        杨伟光刚刚接手央视时,央视广告费和其他收入只有2.7亿,到1997年,收入则突破了45个亿。        广告增长快,与解放思想有关系。        在《新闻联播》之后插播广告,现在看起来很平常,当年确是个“禁区”。        “1993年底,广告部主任找我,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栏目之间加广告的话,那就能拿大钱。”杨伟光回忆。        “因为过去天气预报跟《新闻联播》连在一起,政治性很强,因此一直不加广告。我说这样,先加30秒,6个5秒标版广告,听听反映再说。”杨伟光决定。        这样播了半年以后,广告加到了1分钟,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在此期间投放广告。杨伟光拍板,以招投标的方式,决定谁的广告上谁的不上。        “还是招标为好,招标在现场,大家谁给的钱多我就给谁,公平合理。所以广告收入一下增加,这就是1995年从10亿翻一番到达20亿的原因。”杨伟光说,“招标严格不严格,广告界和电视界议论纷纷,什么话都有,我说这些很正常,都是公开的。”        姚欣保还记得,杨伟光曾谈到,他觉得最开心的事情,是四大名著的电视剧得以播出,能够用电视的形式传播中国古典名著。        打造精品电视剧,亦是杨伟光的重要决定。        杨伟光认为,只有抓质量、抓精品才能使电视剧生产良性循环,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随后,央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使一批优秀电视剧应运而生:《外来妹》《情满珠江》《北京人在纽约》《三国演义》《水浒传》《开国领袖毛泽东》《雍正王朝》等,在当时俘获了大量粉丝。        此外,一批高品质的纪录片、文献片《毛泽东》《邓小平》《香港沧桑》《改革开放20年》《望长城》等相继问世,特别是大型文献片《邓小平》于1997年1月1日开播,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告别央视        1999年2月,64岁的杨伟光从中央电视台台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在杨伟光任台长的7年多时间里,央视频道数量由原来的3套增加到9套;节目播出时间由1992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37小时,增加到1997年全台平均每天播出150多个小时;国际频道通过卫星覆盖全球96%的地区;节目固定栏目由几个增加到306个;广告、经营收入达到50亿。        1998年3月,杨伟光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还兼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等多个职务。        2002年,杨伟光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新成立的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职务。        姚欣保记得,初见杨伟光,可能会觉得这人比较内敛,甚至是有点木讷的,不太张扬,完全不会将他与部级官员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在话题打开以后,他是能够侃侃而谈、愿意交心的人。”        杨伟光不仅对于电视新闻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新闻专业教育也有他的思考。        姚欣保告诉澎湃新闻,杨伟光意识到,现在的新闻传播教学,太多的从理论到理论,许多学生进入媒体后根本不能工作,应当增加实务性课程。        在师资方面,杨伟光认为应该“一人一半“,偏理论的教师占一半,偏实务的教师占一半,真正能够让学生学会动手。        姚欣保说,杨伟光的很多理念,放到现在看也还是先进的,对大陆大学新闻传播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很强。        杨伟光因此还牵线搭桥,为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提供固定的每年到央视实习的机会。        澎湃新闻记者本人与杨伟光的唯一一次联系,还是在2012年。        当时,澎湃新闻记者正于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任职。为了制作院庆专刊,曾十分忐忑地致电杨先生,邀其写下寄语。不想杨先生在电话里毫无架子,欣然同意,并很快用短信发来自己的寄语。        “期待师生们:立足中国,胸怀世界,培养出更多全国知名、影响世界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名制片。为交大争光!为祖国争光!”        曾有记者问杨伟光,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他将之归结于不断的学习,尤其是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使我注意辨证思维,注意‘度’的把握,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潮流,关键时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战胜困难。”        “在新闻改革过程中,把握好‘度’是成功的关键。古人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我的座右铭。”杨伟光答道。                (本文参考自《杨伟光:破译电视辉煌的一个密码》《杨伟光:CCTV要覆盖全世界》《央视前台长杨伟光:春晚是一台讲政治的文艺盛宴》《白岩松:没有杨伟光就不会有我们这批主持人》《杨伟光:电视人生不停歇》《杨伟光的电视人生》《杨伟光,中国电视改革的里程碑》《杨伟光:演绎央视演义》《对话央视前掌门杨伟光:打造CCTV黄金时代》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1收藏我要举报#杨伟光#中央电视台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

总台领导与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任职谈话_总台之声

>

总台领导与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任职谈话_总台之声

总台之声

总台之声

>

总台要闻

总台领导与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任职谈话

来源:央视网 | 2022年08月30日 18:20

央视网 | 2022年08月30日 18:2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8月25日,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书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与总台6位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谈话。总台编务会议成员黄传芳、邢博参加。  慎海雄在讲话中指出,干部任职是总台党组从总台工作大局出发,经过通盘考虑、从严把关、慎重研究作出的决定,是对领导干部以往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新任职干部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开拓进取,以更大担当更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不辜负总台党组和全台同志期望。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新任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要强化使命担当,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总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总书记贺信为激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从总书记重要思想中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把思想的张力通过艺术、技术表现出来。要时刻坚持党性原则,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讲政治讲导向贯穿节目创作全过程、覆盖到全媒体多终端,警惕“黑天鹅”、防范“灰犀牛”、杜绝“想当然”,坚决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阵地,推动总台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要找准角色定位,认真履职尽责。领导干部要对标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要求,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提升总台在全球媒体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要进一步深化提升总台“头条工程”,用心用情用功做好领袖宣传报道,发挥总台党的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的作用,唱响礼赞新时代的高昂旋律,汇聚起奋进奋斗的强大力量。要以效果为导向,打好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战、持久战、总体战,大力增强国际新闻采发能力,深化拓展“媒体外交”,持续深化“好感传播”,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故事。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持续打造“两个效益”双丰收的精品力作,让“总台出品”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更加闪亮。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和善意提醒,做到有事好商量、有事要商量。班子成员间要各尽所能,互相学习、相互补台、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要坚持创新这一总台工作的主旋律,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在持续深化“三个转变”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居危思危、自我加压,对标建设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制作发布全媒体机构要求提升各项本领。要坚持“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的精品节目创新,努力实现“满屏皆精品”的良好态势。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总台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紧迫感,瞄准科技前沿、抓住发展趋势,持续开启新思维,不断增强新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要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奋力打造充满创新、浑身创意、满目希望的新媒体新平台,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和复合型管理干部。  四要加强自身建设,时刻自重自省。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要保持清醒头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要有敬畏之心,牢记“举头三尺有纲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决维护总台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6位新任职干部在发言时表示,感谢总台党组信任和支持,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推进创新发展,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和舍我其谁、敢战必赢的工作作风,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邢斯馨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总台之声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正在阅读:总台领导与新任职干部进行集体任职谈话

分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台长

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台长

台长致辞

赵化勇

中央电视台台长

 

  作为央视国际网络的东道主,我和我的同事欢迎您的来访。

  通过电视荧屏,CCTV已经结识数以亿计的老朋友;通过电脑屏幕,

CCTV.com正在结交越来越多的新朋友。

  电视荧屏是我们开启的一扇窗。每天11个频道、220个小时的节目使窗内景致异彩纷呈。现在,我们又推开另一扇窗――互联网络;在这里,您

可以看到同样精彩的世界。近70个精品栏目将告诉您最想了解的人和事。

  如果说,电视使我们无需考虑空间上的距离,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足不

出户,纵览寰球风云;那么,网络则让我们不再担心时间上的限制,每一

位网友都能随时随地,点击世间万物。CCTV.com在网络传播的优势中注入

了电视传播的魅力,在这里,您也许不会有错过精彩的遗憾。

  作为一名尽职于社会的电视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始终希望得到社会

的支持和帮助。电波已经架起我们交流的桥梁,网络又在铺就我们沟通的

大道。电视事业的发展,使我们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大;互联网站的建立,

让我们沟通的距离越来越短。在这种“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中,我和

我的同事与每一位网友(当然也是观众)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您可以随

时向我,向那些您喜爱的栏目主持人、记者以及所有中央电视台的从业者

,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回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我们已经由网络而互联,我希望我们能由真诚而互动。这既是主办者

与用户间的互动,也是CCTV与CCTV.com间的互动――制作精品节目,建设

一流网站。

  最后,作为一位好客的主人,我要说,您最喜欢的,我们已经为您准

备好了,请随时取用。

慎海雄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图/简历)--组织人事-人民网

慎海雄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图/简历)--组织人事-人民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官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 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统一战线新闻网 | 旗帜网

| 中国人才网 | 中国人事考试网 | 工会新闻网 | 女性之声 | 中国侨联 | 毛主席纪念堂 | 周恩来纪念网 | 邓小平纪念网

高层动态干部论坛人事理论党建群团独家视频部委信息领导活动反腐评论党史先锋滚动综合

高层动态干部论坛人事理论党建群团独家视频部委信息领导活动反腐评论党史先锋滚动综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组织人事

慎海雄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图/简历)

2018年03月22日10: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姚茜)据央广网消息,3月21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召开中层干部大会,宣布中央关于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慎海雄同志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党组书记。

慎海雄同志简历

慎海雄,男,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湖州人,1987年12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记者。

1985-1989年 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1989-1999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记者、宁波记者站记者,浙江分社农村采访室主任(1995.05被评为主任记者;1997.11被评为高级记者)

1999-2001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采编室主任

2001-2004年 新华通讯社浙江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辑

2004-2006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2006-2008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

2008-2010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副书记

2010-2012年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其间:2010.07――2012.06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在职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2-2014年 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党组成员

2014-2015年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党组成员

2015-2018年 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8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中央电视台台长、分党组书记

(责编:姚茜、高雷)

学习路上

时习之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央文件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

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

ENGLISH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258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安全验证

百度安全验证

网络不给力,请稍后重试

返回首页

问题反馈